• 首页
  • 吉林快三官网公告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吉林快三官网公告 > 新闻动态 > 汉字寻踪(14):“莫”(暮)字的字形解读及其造字本义

    汉字寻踪(14):“莫”(暮)字的字形解读及其造字本义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6:01    点击次数:91

    图片

    本文约2200字,阅读约需5分钟。

    汉字寻踪

    (14)

    “莫”(暮)字的字形解读

    及其造字本义

    朱英贵

     

     

    谈过了表示太阳升起的“旦”字,再来谈谈表示太阳落山的“暮”(莫)字。

    人皆以为“旦”与“暮”乃是白日与黑夜之临界点,然而却不知“旦”与“暮”实为阴与阳的中和时。每日正午为阳盛之极,半夜乃阴盛之极,盛极必衰,否去泰来,此乃阴阳生灭交接之际。而日旦与日暮的意蕴则不同,它们表面上在感官上是白日与黑夜的起点,此乃光明与黑暗衔接过渡之时,故十分为人所重视,实际上日旦与日暮是一天之内半阴与半阳的平衡时分。若拿一年的时间来做比的话,如果说正午相当于夏至,半夜相当于冬至,那么日旦与日暮则相当于春分与秋分。

     

   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表示一天当中由阳转阴的交界点的这个“暮”字。

      

    图片

     

    有个成语叫“暮色苍茫”,其中“暮”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太阳即将下落地平线所带来的天色昏暗,可见“暮”乃是一日光明之终。“暮”字的初文本写作“莫”,也就是说“莫”字的造字本义就相当于今天“暮”的意思,这一点在阅读某些古代作品的时候就应该特别加以注意。

    比如,记载上古时代乡饮酒礼仪的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一篇就有这样一段话:“饮酒之节,朝不废朝,莫不废夕。宾出,主人拜送,节文终遂焉。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。”在这段话中,前一个“朝”指早晨,后一个“朝”指早朝,黄昏的时候曰“莫”,晚治事曰“夕”。这里的“莫不”不能用现代汉语“没有不”的意思来理解。

    整段话的意思是说:饮酒的限度 要以清晨饮酒不耽误早朝、黄昏饮酒不耽误晚间治事为准。饮酒结束,宾客离去,主人拜送。至此,所有的礼仪都全部完成了。由此可知,乡饮酒可以使大家平安宴乐而不发生任何混乱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又如,南唐后主李煜的《浪淘沙令》的下阕:“独自莫凭栏,无限江山,别时容易见时难。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也不应该将“独自莫凭栏”一句理解为一个人不要凭栏,这样理解是对“莫”字的误解。这里的 “莫”用的是本义,意思是说:独自一人在黄昏的时候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,昔日的无限江山已不再是南唐河山;离开容易想要再见故土可就难了。过去的时光就像流走的江水零落的春花一样离开了,今昔对比,就仿佛一个是天上一个是人间。

    只有像上面这样正确地理解“莫不废夕”和“独自莫凭栏”的“莫”,才算真正把握了“莫”与“暮”这两个字之间的初文与后起字的关系,“莫”字的最初构造原本就是表示“暮”的含义,后来由于它经常用于表示否定意义,于是表示日落时光的意思就又在“莫”字之下添加了一个“日”,这便是后起字“暮”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“暮”字的初文本来写作“莫”,而汉字“莫”(暮)字的构字理据如何?它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太阳下落与天色昏暗的逼真形象与明晰含义。(参见下图):

     

    图片

    “莫”(暮)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 

    从上图可以看出,“莫”字的甲骨文为合体会意字,从“日”,从“木”(树)或从“屮”(草)会意,其字形有“日”位于两个“屮”或“木”之下的,也有位于四个“屮”或“木”之中的,所描摹表示的都是太阳下落于原野植物之中的情形,使人联想到一片暮色苍茫的景象。

    “莫”字的金文字形直接承继甲骨文的构字理据,选用“日”在四“屮”之中的形体,小篆字形与金文一脉相承,只是更加规范与艺术化了。

    隶书、楷书等现代汉字的“莫”,将古文字上边的两个“屮”合并演变为“艹”(草字头),下边的两个“屮”合并演变为“大”(大字底)。因为太阳隐没了,光明也就没有了,因此“莫”字便被用作否定性的无定代词(意谓“没有什么”或者“没有谁”)。为了区分它的否定意义与初文意义,于是便又在“莫”字下边增加了一个“日”,成为后起字“暮”,用来表示“莫”字的初文造字本义,于是初文“莫”字在后世便可以专门表示否定意义了。

    “莫”是为记写日落这样的意思所造的字,因此它的造字本义就是日落、傍晚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《说文解字》卷一茻部:“莫,日且冥也。从日在茻中。”

    许慎所释的“日且冥”,是指太阳(天色)即将转为晦暗的意思,“从日在茻(mǎng)中”,是指太阳从草丛中落下的意思。

    值得注意的是,许慎对“莫”字的解说依据的是小篆字形,故言其“从日在茻中”。《说文解字》的“莫”字并未收入“屮”部与“艸”部,而是专门设立“茻”部,内收“莫”、“莽”、“葬”三个字。如果许慎对“莫”字的解说能够依据甲骨文的话,那么也许他会将“莫”字解为“从日在茻中”或者“从日在林下”都未可知。

    或者说,还有一个“从日在木下”的“杳”字。其字义与“莫”更为相近。

    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,《说文解字》未收“暮”字,可见“暮”是个后起字,在东汉时代可能还没有“暮”字。都是用“莫”字来表达“莫”的意思。

    当然,有人也许会说,《离骚》中就有“欲少留此灵琐兮,日忽忽其将暮”一句,其实这并不能表示屈原时代就有“暮”字。关于《楚辞》中的“莫”字,姜亮夫在其《楚辞通故》中已有论述:

    “古只作,从茻中日,隶定作莫,下廾变作“大”形,凡隶变有失其本者,廾之作大,廾之作大皆是,今则莫字多又作暮,从两日,至无谓也。今本《楚辞》凡莫字皆已作暮。则世俗依时制更之者也,故无用之本义者矣。”

    也就是说,当《楚辞》在后世流行的时候,后起字“暮”已经产生并取代了“莫”字的本义,于是抄录之人便根据当时用字而改,因此并不能以今本《楚辞》推论屈原时代己出现“暮”字。

     

    (就此打住,容当后续)

     

          相关链接:

          汉字寻踪(11):“旦”字的字形解读及其造字本义

          汉字寻踪(12):“旦”字的字义演变源流

          汉字寻踪(13):一些含有“旦”字的成语典故 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Powered by 吉林快三官网公告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